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
#Quote出自 《菩提偈》

惠能少孤而艱難困苦,於市賣柴為生。及聞一客誦《金剛經》而心有所悟,遂赴五祖處學法。

一日,五祖喚諸門人總來:“吾向汝説,世人生死事大,汝等終日只求福田,不求出離生死苦海,自性若迷,福何可救?汝等各去自看智慧,取自本心般若之性,各作一偈,來呈吾看。若悟大意,付汝衣法,為第六代祖。”

眾人只等神秀作偈,神秀偷偷在牆上書一偈曰:“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,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”

五祖令門人炷香禮敬,盡誦此偈。但親告神秀曰:“汝作此偈,未見本性,只到門外,未入門內。如此見解,覓無上菩提,了不可得。”

惠能雖不識字,一聞此偈,便知未見本性。託人亦書一偈曰:“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”

一眾皆驚。五祖觀後將鞋擦了偈,曰:“亦未見性。”因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,既然清靜何必有偈,五祖之境界舉手投足赫然而生。

釋義

"菩提本無樹":菩提是個覺道,又有什麼樹呢?若有樹,那菩提就變成物,而有所執着。菩提本來什麼也沒有,你説你覺悟了,但覺悟是個什麼樣子?是青色?黃色?紅色?白色?你且説個樣子出來,看看它是無形無相的。

惠能的意思"明鏡亦非台":你説心如明鏡台,其實根本沒有個台,若有個台則又有所執着,所謂‘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’,怎麼還要有個台呢?

“本來無一物”:本來什麼都沒有,也沒有一個樣子,也沒有一個圖,或一個形相,所以根本什麼也沒有。

"何處惹塵埃":既然什麼都沒有,塵埃又從那裏生出呢?根本就無所住了。

 

五祖擦偈:心本不生不滅,遇境似有境滅還無。心之所以有掛礙、有塵埃,只是因為,心對世界萬事表面的相有所住。故人會有煩惱,進而產生貪嗔痴,無法明心見性,得到真正的自在。要知道,世界上萬物都是終須敗壞的。所以是虛妄的,不是永恆的,不應該用太多的血心去留戀它。所謂萬物皆為我所用,並非我所屬。心無所住,無所掛礙,即是無心無塵。

五祖的意思是‘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’而出,要沒有一切執着,也就是佛所説的意思:‘一切眾生,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着不能證得。’這個地方就教人沒有執着,你執着它做什麼?你執着它將來是不是就能不死呢?到你死時又執着些什麼?

 

 

SHA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