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何謂修行?
修行不僅僅是打坐、誦經、拜佛或持咒,這些外在行為並不能完全代表修行的真諦。
真正的修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,無論是吃、喝、拉、撒、睡,還是食、衣、住、行,無一不是修行的機會。
修行的核心在於隨時隨地觀察自己的心,保持清淨心,不起分別心,不執著於好壞,認識到心本清淨、本具足。
修行者應避免惡念,培養善念,時刻覺察自己的心態,判斷當下是處於清淨心還是意識心。如果發現自己處於意識心,應立即修正,將其轉化為清淨心的養分。這樣的修心過程,才是真正的修行。
如果修行者不了解修行的目標是放下對人、事、物的分別和執著,反而過分關注他人的是非過失,對他人的言行耿耿於懷,這說明他們的心與行為已經偏離了修行的正道。
眼睛和外境本身並無過錯,六根、六塵、六識本質上都是清淨的。問題在於我們的六識產生了分別心,導致對境執著,從而遮蔽了清淨心的顯現。
有時候,我們自認為是修行人,實際上卻與未修行的人無異,仍然在人我是非中糾纏不清。
俗話說:“若不觀心,法無來處。”真正的修行者不會過分關注外在的是非,也不會批評或指教他人。他們關注的是自己的起心動念,時刻覺照自己,修正自己,讓清淨心發揮作用。
境緣本身無好醜,好醜源於心。如果心不執著,清淨心自然顯現。這才是修行的真正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