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會共修
#Quote出自 星雲大師

星雲大師文集

第十四講.集會共修

 
  自修與共修的不同,在於一個人修行,力量有限,好比用一根手指頭打人不痛,共修就如五根手指握成一個拳頭,可以產生力量。
 
  用火點燃一根木材,火力有限,好多的木材就能產生熊熊的火焰,共修可以助長彼此修行的力量。
 
  解與行,是每個佛教徒一生的功課。有時需要自修、自學,有時候需要配合大眾的時間共修、共學,藉由集會共修可以增長個人內心的力量,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道誼。到了現代,佛教走入社會,為了接引不同層次的人士接觸佛法,佛教的弘化方式趨向多元化,以因應時代所需。現在很多人喜歡到寺院道場聽經聞法、集會共修,對象不侷限於佛教徒。佛教也從寺院走出去,到各機關、團體乃至校園舉辦各類型的活動,讓更多人得到佛法的利益。
 
  在這個講次中,就集會共修的定義、內容,自修與共修的不同,以及如何規劃、推廣集會共修等提出說明。
 
(diamond)問(1):在佛門、道場裡的修行有很多種,所謂「共修」,一定要集合多人共同修行嗎?
 
答:在僧事裡,出家人不只要領導信徒共修,即使在寺院裡人多,自己也要共修,所以領眾薰修,對出家人而言是很重要的。
 
  修行,有個人的自修,如自己拜佛、誦經,還有與大眾共同修持的法會、課誦、坐禪等。自修與共修的不同,在於一個人修行,力量有限,好比用一根手指頭打人不痛,共修就如五根手指握成一個拳頭,可以產生力量。用火點燃一根木材,火力有限,好多的木材就能產生熊熊的火焰,共修可以助長彼此修行的力量。
 
  就如念佛、打佛七,這一邊的大眾念「阿彌陀佛」、「阿彌陀佛」,要換氣時,另一邊還在念「阿彌陀佛」、「阿彌陀佛」,彼此的唱念就如推波助瀾、波濤洶湧,有人高唱之後,還有人唱的更高,隨著大眾的念佛聲浪,精神就昇華了,共修集會是很有意義的。
 
(diamond)問(2):共修時,大眾一起唱誦,可是有的人不開口,這樣的共修有功德嗎?
 
答:集眾的力量很大,有了團隊精神,自然力量會聚合在一起。共修的力量如果有十分,那麼參與的每個人都能得到十分,不會像水果切下來,你拿一角、他拿一角,每個人只分到一小部分;共修不同,每個人的發心都是圓滿的,即使有人不開口,功德也不會減一分的。
 
  佛教的修持,即所謂「願心有多大,成就就有多大」。
 
(diamond)問(3):大眾共修時,不懂得誦經、持咒的內容,只是聽、看,這樣來參加共修,會有修行的作用嗎?
 
答:有作用。我會誦經,固然有作用,即使聽人誦,但我不懂得內容,不過我感覺到誦經真好;或者你唱讚子,我不會,不過我覺得你唱的很好聽,那麼我和你的功德是一樣的。
 
  就相當於你布施,我沒有錢布施,不過你布施我很歡喜,可能我一念歡喜心就比你實際的布施更清淨、擁有更多的功德,佛法是不可思議的。你布施給我,我只是接受,不只你布施有功德,我接受也有功德,這就是「施者受者,等無差別」。
 
  佛法就是這麼平等,共修不論是唱、是誦、我會不會,並不重要,只要有心,能夠隨順佛法、隨順善美,功德是不可思議的。
 
(diamond)問(4):如果隨大眾唱誦經文,經文裡的字唸錯,會很嚴重嗎?
 
答:如果是不認識這個字而念錯,不是有意的,這並不嚴重。在這一點我可以有一個證明,當我們誦念《金剛經》結束之後,有一段〈補闕真言〉,它的用意就是提醒我們在誦念中,萬一有哪個字念錯或缺漏,加誦〈補闕真言〉就可以圓滿如法,說明誦經即使有一點差錯,可是誦的人心意沒有錯,還是有補救的辦法。
 
  過去有一位老太太每天念「唵嘛呢叭咪吽」,她這個「吽」字不認識,就念它的半邊「唵嘛呢叭咪『牛』」,她每念一句,就撥動一顆黃豆,一天要念一斗黃豆,「唵嘛呢叭咪牛」、「唵嘛呢叭咪牛」,就這樣念了一、二十年,黃豆都不需要用手去拿,每念一句「唵嘛呢叭咪牛」,豆子就自動「篤|」的跳一顆過去。
 
  後來有一位法師聽到,告訴她:「老太太你念錯了,不是唵嘛呢叭咪『牛』,是唵嘛呢叭咪『吽』才對!」老太太一聽,「唉唷,錯了,再改過來。」從此她念「唵嘛呢叭咪吽」,豆子卻不跳了。所以這個「念」,心境要一致、統一。
 
  經文的念誦有各種字音,如英文、日文、韓文,音聲多有不同,只要念的人以虔誠恭敬的信心來念,效果是一樣的。因此我們念經,字念錯是無心的錯誤,並不是太嚴重,但不可以有心,認為「錯了不要緊」,那是見解上的錯誤,就很嚴重了。
 
(diamond)問(5):隨眾共修時,心裡卻煩惱妄想,這樣的共修有用嗎?
 
答:還是有用。為什麼呢?共修可以增長個人的福德因緣,不管當下是真心誦念還是妄想紛飛,都是結緣。
 
  雖然心很散亂,但是我的口在念「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」,散亂也有散亂的功德,只是功德不是很集中、不是很大,卻不能說沒有功德。

SHARE